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

  • 首页
  • 机构简介
  • 工作动态
  • 党史研究
  • 党史著作
  • 党史人物
  • 党史大事记
  • 党史遗址
  • 党史期刊
  • 党性教育基地
  •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赢牟春秋文章目录


    《中共莱芜地方史 第一卷》第十一章 保卫抗战胜利果实准备自卫战争
    发布日期:2016-11-07 浏览次数: 信息来源: 中共莱芜市委党史研究室 作者: 字号:[ ] ?

    ?  经过八年浴血奋战,中华民族赢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饱受日本法西斯严重摧残和蹂躏的中国人民期盼着从此摆脱战争苦难,在和平、民主的环境里休养生息、重建家园、安居乐业。中国共产党顺应民意,力图通过和平的途径来建设一个独立、民主、富强的新民主主义中国。但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国民党统治集团则在美帝国主义的支持下,企图抢夺抗战胜利果实,用内战的方式来剥夺人民已经取得的权利,使中国社会退回到抗战前一党专制独裁的反动统治。从此,以蒋介石集团为代表的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同中国共产党为代表的人民大众之间的矛盾,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中国面临着“和平、民主”与“内战、独裁”两种前途。为了使中国走向光明,中国共产党坚决代表人民的意愿,反映人民的心声,因势利导,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同国民党统治集团展开了复杂而激烈的政治斗争和武装斗争。莱芜各级党组织坚决贯彻执行党的各项方针、政策,积极带领人民保卫来之不易的抗战胜利果实。加紧建设和巩固莱芜解放区,轰轰烈烈地开展了减租减息、恢复发展生产、土地改革、动员参军等运动,以实际行动反对内战,反对独裁,保卫和平。

    ?

    一、奋力保卫抗战胜利果实

    ?

    抗战胜利后莱芜党组织面临的形势

    ?

    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日本代表在向同盟国的投降书上签字,日本军队128万人向中国投降,长达八年的抗日战争以中华民族的胜利和日本法西斯的失败而宣告结束。此时,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统治集团控制着全国政权,并拥有一支500多万人的庞大军队。这支军队由于得到美国的援助,并收缴了100多万日军的武装,在武器装备方面得到很大的加强。通过接收,国民党政府掌握的物资和外汇储备的数量,超过以往任何时期。抗战胜利前后国内外存在的“蒋介石是抗战建国领袖”的舆论,使国民党统治区和沦陷区相当一部分人对他抱有很大的幻想。这一切,使得国民党统治集团认为,有可能通过发动内战来消灭中国共产党及其所领导的人民军队。为此,国民党统治集团垄断受降权利,集中力量抢夺抗战胜利果实。一方面,依靠美国将其远在西南大后方的军队空运、海运到华南、华北、东北地区,抢占战略要地和铁路交通线;另一方面,利用日伪军担任守备,抵抗人民军队收复国土。大批伪军成为国民党的“地下军”、“发遣军”。国民党还命令日伪军“负责”对人民军队作“有效之防卫”,甚至去“收复”被八路军、新四军解放的地区,为发动内战做准备。

    蒋介石打内战的方针早已确定,但在当时的国内外形势下,又不能不有所顾忌。抗战刚刚结束,发动内战不得人心,要求和平是大势所趋。人民渴望和平,美、苏、英三国也不赞成中国内战。所以,蒋介石在积极准备内战的同时,表示愿意同共产党进行和平谈判。他曾三次电邀毛泽东去重庆,共同商讨“国际国内各种重要问题”。

    中共中央对抗战胜利后面临的国际国内政治形势作了科学分析,决定同国民党进行谈判。通过和平谈判,一方面能够反映人民群众在长期战乱后休养生息的强烈愿望,表明中国共产党反对内战的诚意,争取通过和平途径来实现中国的进步与发展;另一方面可以揭露国民党假和平真内战的面目,还可以争取一段时间来做好应变的准备。于是,1945年8月28日,毛泽东偕周恩来、王若飞前往重庆,同国民党当局进行了为期43天的谈判,迫使国民党当局与中国共产党签署了“双十协定”。这个文件的签订是人民力量的胜利,国民党若再发动内战,就在全国和全世界面前输了理。

    重庆谈判期间,国民党通过战争来削弱和消灭人民革命力量的企图就已经暴露出来了。国民党重新秘密印发反共的《剿匪手本》,阎锡山出兵攻打山西上党地区的人民军队。“双十协定”刚签订,蒋介石便调集110万军队,分三路向华北解放区进攻,图谋打开进入东北的通道,进而占领整个东北,以达到通过“放手动员作战”的办法来消灭中国共产党及其所领导的武装的罪恶目的。全面内战日益迫近,国内形势十分严峻。

    在山东,国民党政府相继任命伪山东省省长杨毓珣为山东先遣司令,任命伪和平建国军第三方面军司令吴化文为先遣军第五路军军长。同时,收编了山东大小伪军162股、约12万人。这些伪军被国民党收编后,就地策应国民党正规部队北上,并陆续进占胶济铁路沿线战略要点。

    这时,莱芜的形势也非常复杂,尽管日伪军已被击退到泰安,但日伪残余势力尚存,日伪的帮凶、恶霸、地主、封建劣绅、国民党特务、地痞流氓等都隐蔽起来,在暗中进行活动,与党和人民进行顽抗,企图“东山再起”推翻共产党,社会秩序非常混乱。另外,经济状况也很差,由于长期处于战争状态,人民的生产生活均受到严重破坏,到处是残垣断壁,许多群众住无房,食无粮,穿无衣,生活非常困难。莱芜党组织及时分析了当时的形势,带领人民群众同日伪残余势力开展了斗争,同时开展了减租减息运动,齐心协力发展生产,重建家园,以实际行动保卫和巩固抗日战争胜利成果。

    ?

    清除伪化? 重建家园

    ?

    八年抗战,莱芜人民受尽了日伪法西斯的残酷暴行和凌辱。日寇投降后,尽管个个欢欣鼓舞,奔走相告,但仍心有余悸。因为日伪武装虽撤离莱芜,但日伪的帮凶、恶霸地主、封建劣绅、国民党特务、流氓等残余势力尚存。他们虽不敢公开出来活动,却仍隐蔽在全县各个地方、各个角落,有的还控制着村政大权。不打垮他们,民愤难平,解放区难以巩固。

    为摸清日伪残余势力的情况,并适时将其打垮,县委首先对伪顽、国民党员、三青团员和干过坏事的人进行登记。在登记过程中,查出了部分敌伪档案。这些档案,是国民党特务王海涛逃走时藏在小曹村的,其中有莱芜县国民党员、三青团员的花名册。县委利用这些资料,很快查清了敌伪顽分布情况,为锄奸、反霸、查减斗争提供了可靠线索。

    查清敌伪顽分布情况后,尽快斗垮有影响的汉奸恶霸,成为消除伪化、清除人们余悸的关键。为彻底打倒恶霸汉奸,县委组织力量认真搜集了他们的罪状,培养了诉苦对象,多次召开万人诉苦大会。苦大仇深的受害者,在控诉敌伪的罪恶时,声泪俱下,泣不成声。有的手持剪刀欲刺汉奸;有的用牙齿咬下恶霸的耳朵……与会群众无不义愤填膺,一致要求政府将这些罪恶累累的仇敌处死。在革命群众的强烈要求下,经县政府批准,先后处决了大汉奸、安清道义会头子亓竹亭,复兴社头子、国民党特务巩玉斋等,从而震慑了敌伪残余势力,消除了群众的种种顾虑,极大地鼓舞了人民的斗志,激发了其革命热情。随后,清除伪化的斗争在全县普遍开展起来。群众都积极反映有关情况,踊跃举报伪化分子。区、村纷纷召开诉苦大会,对叛逆、特务、汉奸、恶霸、地主等进行了斗争,狠狠地打击了敌伪残余势力,稳定了社会秩序。

    为尽快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山东省政府于1945年8月15日下发了《关于城市组织工作纲要》,确立了城市工作的主要任务:接收及处理敌产、公产;统一全省货币;调剂粮食生产,保障城市供应;掌握税收,保障财政供给;恢复市场交易,恢复工矿生产。接着,山东省政府又召开全省生产会议。会议决定:1946年山东解放区的生产工作应坚持以农业为主的方针,同时发展农村副业和扶持城市工商业;农业生产的重点是组织劳动互助、改进生产技术,把分散、落后的农业改造成有组织和采用科学方法的农业,推广和实行自愿结合、公平交换、劳动互助、变工换工。莱芜党组织认真贯彻上级精神,号召人民群众积极行动起来,投入到恢复发展工农业生产、重新建设家园的运动中去。莱芜的工业当时主要是煤炭生产,境内有安仙、南冶等煤矿。广大矿工经过反奸诉苦,阶级觉悟空前提高,他们意识到这是工农群众第一次为自己劳动,因此以极大的热情恢复矿井生产。经过大干一个多月,安仙、南冶煤矿相继恢复了生产。

    为促进农业生产,发展农村经济,县委号召各区村建立农副商各种合作社。各区村都按照县委的部署,积极建立各种合作组织。在组织劳动合作中主要以村为单位,村以下划分若干生产小组和新兴小组。合作的形式主要有三种:生产小组、供销合作社和各类作坊。为持续发展生产,县里还对经济困难者发放了贷款。为总结经验,树立榜样,鼓励先进,促进大生产运动的深入发展,县、区、村对生产中涌现出的积极分子及时进行表彰奖励,并将成绩显著的劳动模范推荐到上级进行了表彰。陶镇党支部书记李顺章,以党员教育群众、群众教育家庭的方式将全村三分之一的整半劳力共1200人组成48个农业生产互助组,办起粉坊8处、豆腐坊3处、合作社1个、运输组12个,养牛37头,成立开荒大队,开荒2000多亩,年终被评为劳动英雄。1946年1月,鲁中行署在新泰东都召开劳模大会,李顺章作为鲁中区七位劳动英雄之一在会上受到隆重表彰(政府奖励其黄牛1头)。

    与此同时,县委还号召建立整日、半日、夜校等新型学校,组织群众参加学习,提高了群众的文化素质,活跃和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

    1945年10月10日,国共两党签定了《双十协定》,1946年1月10日,又签定了《停战协定》。两个协定的签定,为和平民主建设增添了新的气氛。地委、县委联合在口镇召开了庆祝签定《双十协定》、《停战协定》万人大会。还深入宣传、贯彻了中共中央《抗战胜利后的时局和我们的方针》、《1946年解放区的工作方针》等重要精神,用大量的事实揭露了蒋介石集团卖国、独裁和企图发动内战的阴谋,使全县人民正确认识了形势,树立了既要搞好和平建设,又要做好自卫战争准备的思想,进一步促进了工农业和各项事业的发展。自1945年冬开始,全县掀起了争相发展生产、修缮房舍、恢复教育的高潮,仅参加冬学的就达22.32万人。

    ?

    三县合并? 二百余名干部支援东北和邻县

    ?

    随着形势的不断发展,莱芜三县分治的局面已不适应革命的需要,必须建立一个统一、巩固的莱芜解放区。因此,1945年9月,鲁中区党委决定恢复莱芜原县制,建立一个以莱城为中心的领导核心。同时决定,县级机关的组成以莱北为基础,另外适当配备莱东、新甫两县的部分干部,在配备县区干部的同时,抽调百余名干部支援东北,抽调部分干部赴历城、章丘等县工作。

    10月,泰山地委召开莱北、莱东、新甫三县主要干部会议。地委书记林乎加传达了鲁中区党委的决定,宣布了新县委的组成人员。新县委由7名同志组成,王醒任书记兼县长,李元贞任副书记,芦云亭任组织部长,徐畹珍任宣传部长,阎兴民任民运部长,刘庆祥任武委会主任,李林泉任公安局长,张心纯任县独立营副营长,肖杰任独立营副政委。

    新县委组成后,首先分析研究了区划调整、干部配备和抽调干部支援东北和邻县的工作。县委决定:①将抗战时期的30个小区合并为口镇、圣井、汶南、颜庄、雪野、矿山、苗山、香山、水北、鲁西(方下)、常庄、辛庄12个大区。区委作为县委的派出机关,设在每个区的中心集镇。区以下以自然村为行政单位,建立党的支部或党小组。②合并后,区干部和支援外地的干部实行统一调配,首先保证外调干部的数量和质量。③外调干部重点选政治思想水平高,历史清白,有一定对敌斗争经验的县区主要干部。

    抽调干部的方针和标准确定后,县委进行了广泛宣传和深入动员,并认真做好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因此很顺利地完成了百余名干部的挑选任务。

    11月24日,莱芜支援东北的101名干部,编入鲁中区干部大队(该大队共5个中队800名干部),在王子文、刘莱夫的带领下,浩浩荡荡奔赴东北。这些干部到东北后,为建立和发展东北解放区做出了很大贡献。

    与此同时,莱芜的60余名县区干部和250余名战士(两个连队),在李频如、田勤耕的带领下到历城县工作。李频如任历城县委书记,其他干部分别充实到县区党政群机关。调到历城的两个连队与历城区中队合并,建立了历城县独立营。莱芜的干部、战士到历城后,加强了历城的领导力量,促进了历城县各项工作的开展。

    另外,还有数十名干部调到了章丘、泰山地委机关和鲁中区党委机关工作。

    1945年9月至11月间,莱芜共有200余名县区干部调往外地。特别是支援东北和历城县的干部调走后,区村干部不足与工作任务繁重的矛盾十分突出,大批培养提拔新干部成为当务之急。为此,县委采取逐级提拔和跳跃式提拔相结合的方法,迅速解决了干部不足的问题。

    1946年2月,淄川县的茶业、抬头两区划归莱芜,合并为茶业区。9月,新设仪封、汶阳、杨庄3个区。至此,全县的区划调整、干部配备基本完成,共建立分区委16个。

    ?

    开展减租减息运动

    ?

    莱北、莱东、新甫三县合并后,莱芜出现了新、老两个解放区,即以东北部山区为主的老解放区和以西部平原为主的新解放区。新解放区的群众,饱受日伪的残酷蹂躏,迫切要求改变困境。老解放区的人民,虽进行了减租减息,但由于惧怕日伪卷土重来,杀回马枪,“双减”运动开展得很不彻底,群众生活仍十分困难。

    为建立巩固的解放区,县委遵照中共中央1945年11月发出的《减租和生产是保卫解放区的两件大事的指示》,广泛发动群众,深入开展了“反奸诉苦”、“反霸清算”、“查租查息”、“减租减息”运动。

    当时,莱芜地主富农剥削农民的主要形式有四种:一是租赁土地,收获分成。一般为4∶6,即佃户得4成,地主富农得6成,高的达2∶8;二是放“分子”粮。一般是春借一斗粗粮,秋还一斗细粮,或按粮作价;三是放高利贷,以土地作抵押。一般三、四个月为一期,每期利息为3至4分,对到期不还者,实行利作本,利滚利,累计到与土地押金相等时,土地归放债者所有;四是雇用廉价或无价劳力。主要是利用春荒,雇用低价长工或只管吃不给钱的短工。

    根据地富的剥削形式,各区普遍建立了清算委员会和斗争委员会,开始了以查租查息为主要内容的反奸诉苦、反霸清算运动。但由于种种原因,出现了许多偏向和问题。一是小手小脚,不敢发动群众,放慢了查减速度。到1946年1月底,仅有285个新解放的村庄进行了反奸诉苦和减租减息工作,占空白村的53%。二是单纯斗争观点,以斗争次数多少来衡量发动群众工作做得够不够。在水北、口镇、矿山区出现了无限制的斗争和侮辱、打骂、捆绑斗争对象的情况,以致引起了中间力量的不满。三是部分干部片面地追求反贪污、反恶霸斗争一时的“轰轰烈烈”,忽视了查减工作。如圣井区,开展斗争11次,而查减斗争却只有2次。

    为纠正查减工作中出现的偏向,使其沿着正确的方向向前推进,1946年1月30日到2月20日,县委召开了由266人参加的县区干部整风会议。会上,让5个成功的典型村和4个较差的村分别汇报介绍查减情况,用剖析典型的方法,研究了如何发动群众、组织力量、处理查减果实等问题。并从县机关抽调干部80人,从各区抽调干部313人、积极分子176人,组成县民运工作队和各区民运工作中队。

    这次会议还提出了具体要求,统一了工作步骤:从2月下旬至4月15日为第一步,主要任务是全面发动,有重点地创造经验,指导全盘;4月15日至5月底为第二步,主要任务是有重点地进行复查,不留空白,消除死角,整顿巩固组织;5月底至6月底为第三步,集中力量进行复查,建立民主生活。泰山地委对这次会议非常重视。地委书记林乎加亲自参加会议并作了总结报告。

    会后,地委、县委集中70余名干部,以吕家芹村、辛兴、盘龙为基点,开始了大规模的查减试点。在基点村,地、县委主要领导亲自召开群众大会,进行阶级教育,宣传党的政策,引导群众深挖“穷根”,从而提高了群众觉悟,促进了查减工作的开展。

    至3月27日,地、县委试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以吕家芹村为中心的周围49个村庄,按照4∶6的比例(佃户得6成,地富得4成)进行了清算和退还,顺利完成了双减任务。通过试点,克服了急于求成、包办代替的偏向,避免了无限制的斗争,促进了全县的双减工作。5月底,全县双减工作基本完成。

    6月10日至24日,县委在矿山区尚家故事村召开了查减工作总结大会,314名县区干部参加了会议。会议前期,各区总结汇报了老区搞生产结合复查、新区抓查减促进生产的情况。崮山前、陶家陈村和吕家芹村分别代表老区、半老区、新区作了典型介绍。会议后期,县区干部做了个人总结,开展了批评和自我批评。最后进行了组织鉴定,选出了47名区级模范和10名县级模范,宣布了双减工作顺利完成。

    ?

    二、国民党军大举进犯山东

    莱芜人民加紧备战支前

    ?

    宣传形势? 组织备战

    ?

    1946年6月26日,蒋介石悍然撕毁停战协定和政协决议,在调集30万大军企图围歼中原野战军的同时,调集58个旅、46万人的兵力于华东战场,妄图以徐州、蚌埠、济南为中心,采取“由南向北、由西向东、逐步压缩”的方针,占领华东解放区。

    在大敌压境的严峻形势下,广大干部群众同仇敌忾,奋力保卫抗战胜利果实。但也出现了两种错误倾向:一是存有怕“变天”的思想,产生了严重的悲观失望和畏敌情绪;二是部分党员干部,对战争的严重性认识不足,仍盲目乐观,幻想和平。认为“抗战八年,那么艰苦的日子都过来了,没有什么了不得”,“国民党军主要侵占胶济铁路,不会向莱芜进犯”。这两种错误思想,严重妨碍了备战支前工作。

    为增强人民群众粉碎国民党军进攻的信心,保证各项支前任务的顺利完成,县委认真组织学习贯彻了中央《以自卫战粉碎蒋介石的进攻》、《关于目前时局及对策指示要点》以及省地有关指示,以党支部为单位,学习宣传了国内外形势,以及不但必须打败蒋介石,而且能够打败蒋介石的科学依据。毛主席关于“帝国主义和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著名论断,教育和鼓舞了全县人民,使大家明确了战争的性质、规模、前途及其长期性和残酷性;明确了蒋介石虽有美国援助,但是人心不顺,士气不高,经济困难;明确了我们虽无外国援助,但是人心归向,士气高涨,经济亦有方法;明确了要粉碎国民党的进攻,保卫莱芜安全,必须积极备战支前,参加自卫战斗。

    在提高群众认识的基础上,县委又从四个方面作了组织准备。一是发布募集生铁和发展生产的训令,号召人民积极发展生产,募集生铁和支前物资,大力组织合作社;二是分别配备负责备战、支前和生产的干部,建立常备民夫组织;三是加强对县区武装的领导,组织民兵联防;四是北部边沿地区和公路沿线开始空舍清野,埋藏物资。

    ?

    支援胶济铁路沿线的斗争

    ?

    1946年7月上旬,以济南为基地的国民党第十二军、第九十六军、第七十三军沿胶济铁路向东进犯,狂妄叫嚣“半个月打通胶济线”、“4个月消灭解放区和人民解放军”。为打击国民党军的嚣张气焰,处于守势的华东主力部队和地方武装进行了顽强抵抗。莱芜人民在县委的领导下,积极参战,奋力支援前线。仅7月份,莱芜就出民夫30余万人次,参战民兵3000余人。但终因敌强我弱,国民党军先后占领了胶济铁路沿线的重要村镇。

    国民党军占领章丘、淄川、博山后,驻博山、八陡、神头的国民党部队不断沿博莱公路向莱芜的青石关、响泉一带进犯,沿淄莱边沿到茶业口一带“扫荡”,并扬言进占口镇和莱城;驻章丘明水、王村车站的国民党军,天天到与莱芜相邻的文祖、大寨子附近活动;驻济南国民党军的飞机也常到口镇、莱城上空进行侦察、轰炸。

    为保卫莱芜安全,莱芜人民在博莱、章莱、淄莱边沿地带开展了游击战。

    在博莱边沿地带,与博山建立了联防民兵组织,在统一指挥下进行反特、反霸、反谣言的斗争。随着对国民党军斗争时间的延长和经验的增多,民兵用低劣的武器,埋伏袭击敌人,先后打死国民党军连长、士兵数十名,保卫了边区的安全。常庄区的青石关村,离国民党军碉堡仅1里路。该村的民兵昼夜监视敌人,及时发送情报,保卫了全村的安全和生产。

    在章莱边沿地带,民兵爆炸队不但打击敌人的进犯,还主动深入章丘敌占区埋地雷、捉特务、袭击据点和碉堡,使国民党军不得安宁,有效地阻滞了国民党军的进犯。

    8月20日至28日,鲁中、渤海主力部队,为扭转被动局面,在胶济铁路西段发动自卫反击。莱芜广大民兵、民夫奉命支援鲁中九师。鲁中九师攻击文祖、埠村获胜,得到了中央军委的嘉奖。中央来电指出:“即使是小胜利,亦足以长人民之志气,灭敌人之威风,故应当奖励”。

    10月上旬,莱芜3个民兵连和900余民夫,奉命集结泰安的赵家汶和历城的西营,与鲁中人民共同参加了连续破袭胶济铁路的战斗,使胶济铁路濒于断毁。

    这些战斗的胜利,极大地鼓舞了莱芜人民,使袭扰国民党军的战斗此起彼伏。至1946年底,莱芜人民在博莱、章莱边沿地带共打退国民党军的进犯和“扫荡”数百次。共募集生铁15万斤,现金98.4万元,籽棉7486斤,粮食4777万斤。

    ?

    进行土地改革

    ?

    为彻底消灭封建剥削势力,建立巩固的莱芜解放区,1946年7月初,县委根据鲁中区党委和泰山地委的指示,在马湾崖、港里召开县区干部会议,传达了中共中央《关于清算减租及土地问题的指示》(即《五四指示》),宣布将党在抗战时期实行的减租减息政策改为没收地主土地分配给农民的政策。《五四指示》要求:“各地党委必须明确认识,解决解放区的土地问题,是我党目前最基本的历史任务,是目前一切工作的最基本的环节。必须以最大的决心和努力,放手发动与领导群众来完成这一历史任务”。同时还规定了指导运动的14项原则,其中包括不可侵犯中农的土地,一般不动富农的土地,应区别对待大、中、小地主,恶霸与非恶霸地主,保护工商业,对抗日军人、干部的地主家属以及开明绅士应适当照顾等。

    遵照《五四指示》的规定和上级部署,县委制定了8月份县里创造经验、9月份分区开始土改的计划,并抽调部分干部到重点村搞试点。县委书记王醒亲自到吕家芹村蹲点。

    当时,莱芜的土地改革受到两方面的影响和制约。一是全县的减租减息刚刚结束不久,经过减租减息,阶级比例发生了重大变化。按照3—5亩为富农,5亩以上为地主;剥削30%以上为富农,50%以上为地主的两条标准来计算,地主由双减前的0.5%降至0.22%,富农由4.5%降至4.26%。因此,部分同志认为“莱芜的地主问题已解决得差不多了,不用进行土改了”,“大部分村不能再进行土改了”。二是国民党反动派已向鲁中大举进犯,莱芜党组织和人民担负着组织备战、支援前线、开展自卫战斗的紧急任务。因此,部分县区领导干部把土改与备战支前对立起来,认为应广泛发动群众,建立各种组织,不宜“扩大对立面”,“过分刺激地主”。

    由于群众把实现耕者有其田神秘化,对土地改革半信半疑;党员把土改作为“党内的事,不可外传”,严重影响了土改工作的进行。县委虽制定了8月份创造经验、9月份全面开始土改的计划,但到8月底,试点仅处理了减租减息遗留的问题,各区委都在等待观望。

    9月初,县委在梁坡村再次召开干部扩大会议,重新学习《五四指示》,传达华东局《关于彻底实现土改的指示》(即《九一指示》)。这时,泰山区大部分已被国民党军占领,侵占博山、章丘的国民党军也不断到博莱、章莱边沿地区“扫荡”。为保卫莱芜解放区,泰山地委指示莱芜县委:“要坚持边沿,阻止顽化,大胆深入地进行土地改革。9至10月份莱芜必须完成土地改革任务。在过去减租减息中,已达到土地改革目的者,应立即转向生产与整理组织。”

    根据泰山地委的要求和所辖各区的情况,县委提出:主要通过没收、献田来实现耕者有其田的方针。口镇、鲁西、矿山、水北、颜庄和汶南区以土改为中心,结合开展生产和战争动员工作;茶业、雪野、苗山和辛庄区以反“扫荡”为中心,掌握一手拿枪、一手分田的斗争方针;香山和圣井区要以生产为中心。

    这次会议,使党员干部初步明确了土改的目的和意义,纠正了神秘化的思想。各区普遍开始了土改。到9月底,全县共索回土地1289.9亩,粮食1255.44万斤,钱24.42万元,还有部分牲畜。但由于对土改的具体方法步骤没有作出明确规定,各地发展很不平衡。除口镇、颜庄两区有较大进展外,其他各区虽有所进展,但多数仍停留在处理过去的斗争果实上,等待观望现象仍很严重。

    10月初,县委在郭镇召开第三次区干部会议。会上,总结了前段土改的经验教训,认真学习了《大众日报》发表的《打破一切思想障碍,迅速实现土地改革》的社论及《五家对河土地回家的经验》,彻底消除了干部群众的神秘感和怀疑思想。通过学习五家对河的经验,开阔了干部的视野,明确了土改的有效方法和步骤。根据五家对河经验和莱芜土改的经验教训,县委确定了全县以土改为中心的方针,提出了4条具体规定和要求:①以村为单位成立斗争委员会和分田委员会。②按每人平均3—5亩为富农、5—7亩为小地主、7亩以上为大地主,剥削30%为富农、50%为地主的标准,确定每户的成份。③对罪大恶极的封建地主、富农开展清算斗争;对一般地主、富农(特别是老区的地主、富农)进行良心谈判,仲裁献田;对一般抗属地主、富农,动员自觉献田;不要损害中农利益。④土地按质量和各类人物平均分配,其它斗争果实,按四等分配,赤贫军属和烈属为一等,赤贫和贫农军属为二等,贫农和中农军属为三等,中农为四等。总的要求是,抗属、荣属提高到中农生活水平,90%以上的群众都得到利益。

    会后,各区根据县委确定成份的标准,广泛发动群众,开展了算帐对比和自己评定成份活动。通过算帐对比,进一步明确了各户的成份,确定了谁是斗争对象,谁是土改骨干,提高了广大贫雇农的土改热情,增加了地主、富农的思想压力。

    成份确定后,县区干部深入重点村,带领广大贫雇农,首先向恶霸地主、富农、汉奸进行了谈判讲理、斗争清算,迫使他们交出了多余的土地。恶霸地主的低头认罪,影响了中小地主,从而出现了纷纷献田的局面,使全县的土改运动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到10月底,全县的土改大部完成,基本达到了上级要求。

    11月7日至12日,县委在李家镇召开第四次区干部会议。会议分两段进行,前期总结土改工作,后期传达动参指示。

    土地改革是以区为单位总结汇报的。据14个区统计:85%的村进行了土地改革(包括不能进行土改的村),其中土改较彻底的村476个,不彻底的277个,正在进行的22个,未进行的9个,不能进行的(无地富的穷村)125个;取出土地的村753个,已分配的722个,未分配的31个。共取出土地3.81万亩,房屋7573间,水车8挂,衣服188件,粮食11.66万斤,牛24头,羊144只,猪40头,驴1头,树600棵,小车1辆。实行控诉清算的413户,仲裁谈判献田的697户,反省自觉献田的1873户。其中大地主6户,中地主32户,小地主23户,经营地主215户,富农2007户,中农454户(大部分为汉奸、伪公人员)。90%的群众得到了斗争果实,其中烈属401户,军属3738户,荣军193户,复员军人136户,一般农民9449户。对人多地少的穷山区,按三等九级、一亩顶一级的比例进行了分山。

    土地和斗争果实的分配,大大提高了群众的生产积极性。据506个新解放村统计,共建立纺织小组539个,新安织布机201张,纺车达到2075辆,并普遍建立了变工组。

    莱芜的土地改革,从根本上改变了封建剥削关系,促进了群众运动的深入开展。人们为保护既得胜利果实,青壮年纷纷要求参加民兵和地方武装,广大农民要求参加农会,使有组织的群众达到了30%,为巩固解放区和大规模的动参奠定了基础。

    但由于时间仓促,社会关系复杂,不少村划定成份或高或低,出现了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对部分应该斗争的封建恶霸地主没有进行斗争,不该献田的部分中农献了田。这不仅混淆了阶级阵线,让汉奸恶霸地主钻了空子,而且违背了不侵犯中农利益的政策。二是焚毁旧约、立界石不及时,群众感到地权无保证,种地不牢靠,地主又以此威胁群众,从而放松了新分土地的管理。三是给地主富农留地等一般过多,加之献出的田好的少、孬的多,部分村干部分好田、多分田,影响了群众情绪,为后来的土改复查、干部跪地交权留下了隐患。

    ?

    动参运动形成高潮

    ?

    1945年8月28日,鲁中区党委作出了《关于武装动员工作的紧急决定》。根据决定精神,莱北、莱东、新甫三县的县大队先后升级为主力部队。县大队升级后,开展了较大规模的动参活动。到10月中旬,仅莱北就完成新军669人。三县合并后,建立了400余人的莱芜县独立营,并扩建了各分区区中队。

    1946年1月,为进一步扩大兵员,全县以村为单位建立了自卫团,区建立了联防队。春节期间,全县又开展了大规模的拥军优属活动,形成了参军光荣的社会氛围。在拥军优属活动中,各分区普遍召开拥军优属大会,给军属挂光荣匾。雪野、香山等区,自编拥军节目,与驻地的泰山军分区和县独立团的部队进行了联欢;水北、雪野等区的秧歌队、高跷队敲锣打鼓给部队送去了慰问信、慰问袋(装有鸡蛋,点心等的食品袋)。这些活动的普遍开展,活跃了群众生活,密切了军民关系,促进了县区武装的建设。

    全面内战爆发后,县委进一步加强了拥军优属工作。9月,发出了利用土改斗争果实照顾烈军属、安置荣军和流亡军工烈属的指示。要求结合土地改革,加强拥军优属教育,使中农以下的军工烈属达到中农生活水平;过去被斗军工烈属(超出政策的)适当作安置;无家可归和不愿回家的一、二等荣军,军龄3年以上者,介绍到敬养院,3年以下者,发给3个月的给养100-250斤粮食,维持生活;流亡的军工烈属及积极分子家属,每人发100~200斤粮食,由政府和群众共同帮助安家。

    阴历10月1日,是莱芜人民纪念死难者的传统节日。县委又利用这个节日,号召全县人民组织公祭,以村为单位给烈士扫墓,给英烈立碑。

    通过开展一系列活动,广造了军属光荣的舆论,使参加自卫团的民兵达到了35%,为大规模动参奠定了基础。

    1946年11月上旬,莱芜的土改基本完成。翻身做了主人的莱芜人民,积极响应鲁中区党委关于支持自卫战争、打退国民党反动派的进攻、保卫胜利果实的号召,掀起了大规模的动参运动。

    动参运动是在结束土改的基础上进行的。在动参干部大会上,县委首先讲明了动参的意义,并根据各区人口和参军比例,分配了动参任务。接着,以区为单位进行了学习讨论,详细研究了完成任务的方法步骤,统计了参军不到1%和超过3%的村庄和人口数目。最后,各区开展了挑战和应战活动。会后,各区以村支部为核心,以群众团体为单位,分头召开了农、青、妇、自卫团、变工队、开明士绅及无公民权者座谈会,广泛深入地进行了时事教育和阶级教育,使全县人民都明确了参军是为了保卫抗战胜利果实、为了保卫山东解放区、为了保卫家乡的目的。同时明确了参军时间、人数和条件,明确了哪些人是动参对象。

    动参对象确定后,县委适时发出了“妇女不扯后腿”、“民兵到前线杀敌立功”的号召,并发动党员干部带头报名参军,掀起了村村订计划,人人表决心的空前动参热潮。

    12月中旬,大部分区村顺利完成了动参任务。但由于国民党反动派的大举进攻,群众又存有害怕“变天”的思想,部分干部采取了硬动、硬逼,甚至绑捕、扣押逃跑人员家属和财产的错误做法,引起了群众的不满。封建势力趁机煽动破坏,部分动参积极分子遭到了打击报复和杀害。马庄村党支部书记被暗杀,杨庄区一名干部被炸伤。汶阳区封建地主刘恪鼓动新军暴动,震动了县区干部,影响了村干部的情绪,出现了动参死角村。

    硬逼、硬动和放弃死角村的做法,引起了地、县委的高度重视。12月16日,县委根据地委指示,提出了三点具体要求:一是严格掌握政策,深入思想教育,提高群众觉悟,立即纠正硬逼、硬动的偏向,使参军者确实自觉自愿。二是此次动参,一般掌握3.5%的原则标准,最高不超过5%,已超过者,要严格审查条件,进行精简。已完成动参任务的村,立即停止动员,稳定情绪,转入拥军和生产。三是县区干部立即转入突击死角村,求得无一村不动,全县消灭空白村。对死角村,可适当减少参军人数,但对破坏动参工作的必须坚决予以打击。

    各区根据县委指示,认真检查了各村动参情况,采取多种措施,包括利用亲朋关系到死角村进行深入动员、严厉打击破坏动参的封建势力等,保证了动参工作的顺利进行。

    12月23日,莱芜的动参工作基本完成。在一个多月的动参中,全县8000余青年先后报名参军,经过逐级审查精简,6846人光荣入伍。参军青年占全县人口的4.5%以上。

    这次动参,充分发挥了村支部和群众团体的作用。据14个区统计,有组织的群众占90%,其中党员占15%,积极带头的村干部988人,妻送郎的67个,父送子的183个,兄送弟的168个,兄弟争相参军的26个,送未婚夫的3个,全县消灭了空白村。

    莱芜的6846名新兵,除留千余名建立县区武装外,其余全部充实到了主力部队。

    1947年1月14日,《大众日报》以《鲁中参军运动之冠,莱芜6千8百人参军》为题,报道了莱芜县动参的事迹和经验。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中共莱芜历史网
    中共莱芜市委党史研究室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电话:0634-6222597 电子邮箱:dangshi600@sina.com
    办公地址:莱芜市文化北路001号
    备案证编号:鲁ICP备05021671号-3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