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高飘扬的党旗 | ||||||||||
| ||||||||||
旗帜是引领,旗帜是方向。今年2月,党中央确定在全体党员中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即“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在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之际,我们从党章中选出党旗部分,通过梳理档案中关于党旗的记载,一起回首那段苦难辉煌的峥嵘岁月,共同回顾中国共产党人为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做出的卓越贡献,进而重温入党誓言,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做忠诚、干净、担当的合格共产党员。 党旗是中国共产党的象征和标志,但中国共产党党旗并非伴随党的诞生就开始出现的, 而是随着革命斗争的发展和需要,经历了一个较长的历史时期逐步形成和确定的,它的出现不是一个确切的时间点,而是一个时间段。我们的党,历经75年才明确党旗的式样,经过80多年才正式将党旗写入党章。 建党初期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在上海正式成立。当时处在白色恐怖中,党的先驱者们还来不及将一个崭新的革命党应具有的一切考虑周全,党的一大留存下来的会议记录和文件中,并没有提及党的旗帜问题。可以说,1921年至1942年,是中共党旗的创立时期。 作为共产国际的一个支部,党的活动受共产国际的指导,也深受苏联影响,所以党成立的早期,会议多用红旗左上角加黄色镰刀锤子图案的俄共(布)的苏维埃旗帜或马克思、列宁画像。 1924年1月至1927年7月,国共第一次合作,为了“打倒军阀,除列强”,更好地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出于形势要求,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一直打着国民党的“青天白日旗”。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国共合作破裂,促使中国共产党必须竖起自己的大旗。1927年8月1日,中共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南昌起义,为了争取和团结国民党中一部分愿意继续革命的人士,起义时仍使用国民党的旗帜,没有打出中国共产党自己的一面旗帜来。 毛泽东与党旗 南昌起义后,在著名的“八七会议”上,毛泽东提出了抛弃国民党旗帜的论题,但支持者甚少。“八七会议”后,出于对革命形势的清醒认识,毛泽东多次提出有关旗帜的问题。他在8月中旬给中共中央的信中提出:“国民党旗子已成军阀的旗子,只有共产党旗子才是人民的旗子。”并强调:“在农工兵苏维埃时候,我们不应再打国民党的旗子了,我们应高高打出共产党的旗子……立刻坚决的(地)树起红旗……”这里的旗帜可理解为两个意思:一个是观念上的旗帜,一个是具体的旗帜。 1927年9月,在毛泽东领导的湘赣边秋收起义中,中国共产党真正亮出了第一面旗帜,即“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的军旗。这面旗帜用一大块鲜红的布制成,旗面中央是一个黄色的五角星,在五角星的中心则是象征工农的镰刀和斧头,在白色旗裤上,写着“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的字样。设计制作者是当时工农革命军的参谋何长工。毛泽东在自己的诗词《西江月·秋收起义》中,对我党我军所用的旗帜有生动描述:“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这时候我们的党旗和军旗是一体的,也是从这时起,我们党和军队有了自己的旗帜。 逐渐确立 秋收起义后,中共中央召开临时政治局会议,明确宣布放弃国民党的旗帜,正式提出了建立苏维埃的口号。1927年10月15日,中共南方局、广东省委联席会议通过《中共广东省委第十四号通告:最近工作纲领》,明确指出:“废除国民革命军的名义,改称工农革命军,废除青天白日旗,改用红旗,以斧、镰为标志。”这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机关第一次做出关于党的旗帜的正式决定。从此,镰刀斧头正式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标识。这一时期有一副著名的楹联流传甚广,上联是“斧头劈开新世界”,下联是“镰刀割断旧乾坤”。“镰刀斧头”“镰刀锤头”这些当时被誉为“国际徽”“国际旗” 的图案,在革命根据地随处可见,成为明显的政治符号。 1937年7月抗日战争爆发后,国共第二次合作建立,这一时期多悬挂国共两党党旗。 1943年4月28日,中共中央在延安杨家岭窑洞里召开政治局会议,会上正式确定了党旗的式样:“中共党旗样式,长阔为三与二之比,左角上有斧头镰刀,无五角星,并委托中央办公厅制一批标准党旗分发各主要机关。”这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正式确定党旗的式样,中国共产党制作的第一批规范党旗就在延安诞生了。 1945年4月,中共七大在延安杨家岭召开。会场上,鲜艳的党旗分外引人注目,这是第一次在党的代表大会上悬挂党旗,它结束了中国共产党从一大到六大没有正式党旗的历史。红色旗面、黄色铁锤和镰刀组成的图案,构成了党旗的基本框架,这种基本式样一直沿用至今。 写入党章 党旗创立后,其式样、制作和使用等的规范化、标准化都经历了一个长期的过程,直到1996年9月21日,中央办公厅印发了《中国共产党党旗党徽制作和使用的若干规定》(中办发[1996]25号),对党旗党徽的性质、式样、规格、制作和使用等都作出了明确而具体的规定。至此,党旗有了统一规范的标准式样。2002年,党的十六大将党旗党徽作为新增内容写入党章,列为第十一章。这对于维护党旗的严肃性,发挥党旗的感召力,增强党员的光荣感、使命感,增强党的凝聚力和影响力,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 ||||||||||
中共莱芜市委党史研究室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电话:0634-6222597 电子邮箱:dangshi600@sina.com
办公地址:莱芜市文化北路001号
备案证编号:鲁ICP备05021671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