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

  • 首页
  • 机构简介
  • 工作动态
  • 党史研究
  • 党史著作
  • 党史人物
  • 党史大事记
  • 党史遗址
  • 党史期刊
  • 党性教育基地
  •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赢牟春秋文章目录


    逆向思维:粟裕在莱芜战役中的指挥艺术
    发布日期:2016-09-28 浏览次数: 信息来源: 中共莱芜市委党史研究室 作者: 刘志东 字号:[ ] ?

    莱芜战役是一场运动歼灭战,其特点是行动之速、变化之快、损失之小、缴获之大。取胜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粟裕运筹帷幄、独具匠心的指挥艺术,正如陈毅司令员在战后答记者问时所说:“这证明了我军副司令粟裕将军的战役指导一贯保持长胜记录,愈出愈奇,愈打愈妙。”这里的“奇”和“妙”,道出了粟裕军事思维的特点。在这次战役中,一个最为突出的思维特征是逆向思维,具体表现为:打破常规,反其道而思之、而行之,在运动中迷惑敌人,调动敌人,牵着敌人的鼻子走,最后出其不意地将敌聚歼之。其逆向思维方式既体现在整个战役的布局上,也体现在局部战斗细节上。可以说,这种思维创新成为莱芜战役一个精神特质,同时,我们从中可以看到这种创造精神根植于人民战争思想的沃土中,在这种精神的主导下,野战军、地方武装、人民群众三股力量形成强大合力和凝聚力,以摧枯拉朽的气势,同仇敌忾的意志,取得了莱芜战役的胜利。

    一、 指南打北。19471月,国民党军制订了一个“鲁南会战”计划,在陇海线、胶济线和津浦线上集中23个整编师,共计31万人,分南北方2个集团。南线集团由国民党整编第十九军军长欧震率领8个整编师,组成主要突击集团,自台儿庄、新安镇和城头一线向北进犯,此线有国民党王牌军七十四师、十一师;北线集团由国民党第二绥靖区副司令李仙洲指挥第四十六、七十三、十二军,组成辅助突击集团,自淄川、博山、明水向莱芜、新泰、蒙阴南犯,以配合南线的进攻。国民党军妄图通过南北对进夹击战法,使华野主力腹背受敌,并迫之在临沂地区进行战略决战。进入2月份,敌军南北两线开始进犯,鉴于宿北、鲁南战役被各个击破的教训,南线集团采取了“集中兵力、稳扎稳打、齐头并进、避免突出”的战法,致使华野按既定的作战方案执行时,始终寻找不到战机。这时,一个早已被粟裕深思熟虑的备案开始实施:打北线。方案得到中央军委的批准,并指示华野主力在一星期至10天内原地整训,对外装作打南面的模样,待北线敌军占领莱芜、新泰之后,迅速移动全军。为确保战役行动的保密性和发起的突然性,粟裕决定示形于南,指南打北,从而制造假象,迷惑敌人。一方面,命令第三纵队继续阻击中路敌军,第二纵队于26日对郝鹏举部发起攻击,7日黄昏,全歼郝总部及2个师大部,并生擒郝鹏举。210日,为了强化攻打南线的假象,又命令第二、三纵队由陈士榘参谋长指挥,在临沂以南作正宽面流动防御。另一方面,命令其余的纵队分3路荫蔽北上,并强调行军纪律,要昼伏夜行,不让敌军发现行踪。但是这种战略思维的转变、创新的打法在当时广大指战员中成了一个思想问题。时任华野一纵司令员的叶飞在《忆莱芜战役》一文中语重心长地说:“临沂,是我们山东的首府,说保卫临沂,情绪激昂;说放弃临沂,情绪不高,舍不得啊……部队突然北上时,我们许多干部战士思想不通。”他还说:“……要高度集中兵力必须解决一个思想问题,就是不怕打烂坛坛罐罐,不计一城一地的得失,敢于大踏步进退。这个问题,讲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哪。不仅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存在这个问题,解放战争初期也存在这个问题。”如今放弃临沂,转兵北进,虽许多人想不通,但通过苏中七捷,宿北、鲁南战役胜利,指战员和人民群众对华野的运动战歼敌和首长的正确指挥已深信不疑,即使有些疑惑和怨言,也能不折不扣地执行命令。而敌人不知是计,还得意忘形,狂妄不可一世,国民党宣传部长彭学沛在南京大肆宣扬:“攻占临沂为国军在鲁南决战的空前大胜”,坐镇徐州指挥的国民党军参谋总长陈诚也蒙在鼓里,并致电王耀武:“我军在苏北和鲁南与敌作战,歼敌甚众。敌军心焕散,粮弹缺乏,已无力与我主力部队作战,陈毅已率其主力放弃临沂,向北逃窜,有过黄河避战的企图;务须增强黄河防务,勿使其窜过黄河以北,俾便在黄河以南的地区歼灭之”。由于华野部队运动秘密神速,突然而至,沿途群众更不知内情,事先思想上没有准备,但因是老解放区,地方政府和群众在支前方面有很强的应急能力,且热情高涨,提出了“破家支前”的口号,基本保证了部队长途行军的各种供应。如颜庄区创造粮秣常备办法:每家常备20斤小米、5斤煎饼、100斤木柴、2斤干菜,两家常备一双鞋,此法解决了在紧急情况下的支前问题,并在全县推广。人民群众在支前上的无私奉献,为粟裕指南打北战略的实施提供了强有力的后勤保证。

    二、声西击东。为了干扰敌总部的判断,在指南打北的同时,又采取声西击东的战术,让敌总部认为,我军南线顶不住,也不敢向北攻打李仙洲部,只能向西逃跑。为此,布置地方武装进逼兖州,在兖州以西的运河上架设浮桥,佯装主力即将渡河西进,造成我军将西渡运河与晋冀鲁豫野战军会合的假象。同时,命令鲁中军区二分区司令员封振武率领3个团沿着泰(泰安)新(新泰)公路向西运动,并从杨柳店,经徂徕山昼夜不停地向泰安进发,以迷惑敌军,掩护主力部队秘密北进。由于这次军事行动高度保密,连作为军分区司令员的封振武也不知内情,感到纳闷:为什么我军向来是夜间荫蔽行动,怎么这回要在白天行军?而国民党军参谋总长更是晕头转向,思维严重混乱,固执地认为华野主力部队已无力与国军作战,在这种思维定式的鼓惑下,在粟裕指南打北和声西击东反向引导下,其推理的前提(华野主力部队已无力与国军作战)是错误的,其推理的结论必然是错误的,一时认为华野主力北渡黄河,一时又判断为西渡黄河,在对华野战略意图判断上和王耀武产生分歧,致使李仙洲集团在莱芜、新泰、蒙阴一线100多里的线路上往返折奔,疲于奔命。216日陈诚又致电王耀武:“共军似将在东阿、范县间西渡黄河”,并严令李仙洲集团回头向南继续进犯,四十六军于17日又重返新泰。并派部队向蒙阴、大汶口侧击华野,同时令第十一师、六十四师等西开临城,沿津浦路北上,堵截华野主力西进。等到18日发现华野真正意图时,大势已去,悔之晚矣,李仙洲集团懵懵撞撞地钻进了华野总部设计的口袋阵中。

    三、变“减灶”为“增灶”。19472月上旬, 华野指挥所随部队北上,临时设在蒙阴县野店附近的一个小村里,陈毅、粟裕两位司令员召见了封振武,陈毅当面交待了任务,他说:“现在情况很急,李仙洲的四十六军将由莱芜南犯,占领新泰、蒙阴两县,大部队转移后,打算由你们二分区的队伍同敌人周旋几天,现决定由你率领分区的3个团阻击敌四十六军,滞迟其行动,目的是不让敌人那样迅速占领新泰、蒙阴,能抗击57天最好,你这个阻击战打得越好,越有利于我们大部队调整部署。”粟裕面授机宜,他说:“古时候不是有个孙膑战庞涓的故事吗?孙膑每日用‘减灶’的办法诱庞涓上当,你这次不妨以‘增灶’的办法,使敌人摸不清我军的虚实。”25日,敌四十六军已进犯至莱芜颜庄,封振武按照粟裕的指点,率3个团的兵力在葫芦山、黄羊山一线阻击,战斗持续到8日,同时在清泥沟村一带的村庄各团尽可能地多搞一些草铺,转移时让草铺原封不动摆在那里,这是“增灶”的第一站。据《第二绥靖区司令官王耀武莱芜战斗详报》:四十六师“五日午刻攻抵颜庄附近,与匪警一旅、新二团新三团、莱芜子弟兵团等遭遇,激战至六日,刻将该匪击溃,乘势一举攻占颜庄及其以南之龙山及512高地。入夜,匪增到解四师主力,会合警一旅等共约万余向龙山及其以东512高地反扑,发生剧烈争夺战,相持至八日晨,匪开始向两侧山地溃退。”从这份战报来看,敌军确实把二分区这支地方武装看作为华野主力部队(解四师,为华野八纵的1个师)。8日,敌军占领新泰。8日至13日,又在新泰县至蒙阴县一线对敌阻击的同时,在沿途村庄如法炮制,进行“增灶”,以迷惑敌军,并在新泰的青山庄、马峪、白窑一带进行顽强的抵抗。近一周的时间,二分区指战员面对强我数倍的敌人,运用机动灵活的战略战术同敌人周旋,得手后立即转移,如行云流水一般。由于敌人搞不清我们的虚实,又慑于我军的威力,始终不敢轻举妄动,其动作十分迟缓。与此同时,莱芜和新泰县委、县政府组织人民群众破坏莱新公路,对沿线村庄实行空舍清野,做好转移群众、埋设地雷等工作,并派出武工队及民兵不断地偷袭骚扰,敌军怕踏响地雷,行动时前面赶着羊群,到了晚上不敢进村,被迫露宿田野,使国民党军深陷人民及其军队的汪洋大海之中。在二分区“增灶”战术和人民群众的困扰打击下,拥有2万余众的敌四十六军,恐如惊弓之鸟,如临深渊,如履薄冰,5天只行进了60里,阻击行动完全达到了预期的作战目的,为主力部队调整部署赢得了时间。

    ?“上兵伐谋”。由于粟裕精心布局,匠心独运,妙着连环,丝丝相扣,在战役指挥上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整个战役共歼敌5.6万人,其中俘虏就占到4.68万人,大有“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意味。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莱芜战役的经过及其胜利,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粟裕转兵北进,破常规的思维谋略,虽使很多干部战士“想不通”,但是更达到了陈诚“想不到”的目的,起到了出奇制胜的效果。假使固守临沂会有一种什么结果?叶飞在《忆莱芜战役》中说:“莱芜一打胜仗,彻底解决了这个思想问题。”正是因为解决这一思想问题,2个多月后粟裕逆向性的思维又出其不意地给了国民党军致命一击。莱芜战役是避强打弱,而孟良崮战役打七十四师是弃弱打强,“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历史事实说明,不断地换脑筋,换思路,解放思想,无论是战争年代还是和平建设时期都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解放思想是一个超越时代的命题。由此可见,解放思想是莱芜战役精神的重要方面,是对莱芜战役精神的深化和升华。同时,莱芜战役也证明了一条颠扑不破的真理:“民心向背是革命成败的关键”,莱芜战役的胜利是人民战争的伟大胜利,在这次战役中,广大指战员不断解放思想的创造精神,不怕流血的牺牲精神,人民群众踊跃参军支前的无私奉献精神,军爱民,民拥军的军民团结一致、众志成城的精神,都淋漓尽致地体现出来。在实现中华民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征途上,所有这些宝贵财富永远成为我们强大的精神动力。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中共莱芜历史网
    中共莱芜市委党史研究室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电话:0634-6222597 电子邮箱:dangshi600@sina.com
    办公地址:莱芜市文化北路001号
    备案证编号:鲁ICP备05021671号-3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
    点击进入首页